【偷懶唔諗寫咩系列】本週電影隨口噏五則:《紅雀特工》、《以你的名字呼喚我》、《1987:逆權公民》、《3個小生去送殯》、《方寸見人心》
《紅雀特工(Red Sparrow)》
悶。
簡直不知從何說起,每個環節都悶。由出事前,到出事,到報復,到被招攬,到訓練,到出任務,到… 每一步都似乎跟足材料清單:「哩樣,check,做咗。嗰樣,check,做咗。」僅此而已。無情緒,無波動。難以投入。
故事隨便犯駁,人物無味,或許都不必提了。
==
簡單評分:
C-/D(☆☆★)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
Bittersweet 的青春 + 成長 + 愛情片。
==
簡單評分:
A(☆☆☆☆☆)
==
青春,成長,愛情,甚至連父子和母子都已經有人寫了,還有何值得再加把口呢?(雖然,反正多口開,近尾,Michael Stuhlbarg 和 Timothée Chalamet 獨處,講情感、講人生那段,雖然有些許匠氣,但仍是不錯,收得好。)
(口多開不妨再再講多一點,雖然演得好,但那家人實在完美得有點假。或許世上某處真有如此人物,世家、家學都是如此來的,但那三個人,或連同傭人共五個人,實在太完美無缺,太虛幻。不過這故事夠漂亮,或許些許虛幻是可以容忍的。)
###
《1987:逆權公民(1987)[1987: When the Day Comes]》
發行商果然又是要加「逆權」二字,其實原文叫《1987》實在更有力,不過地方不同,搬來香港或者真要加點詮釋,畢竟不是每個人一想到「1987年的韓國」,就知道是甚麼事。(可能想到的只有當年股災而已。)
故事不必講,只是嫌味精加得稍為重手,過於戲劇化;但大致上還好,用幾線人物交織,其實明顯就是要講推翻獨裁暴政,還是要由根本、由每個人開始,到最後才匯聚成過百萬人,不懼軍人槍炮上街。潛伏在社會各處,在制度內握有若干權力者、學生、政黨、傳媒編輯記者、僧人牧者等等,當然又少不了要有點外國勢力幫拖及施壓。才能把握制度出錯的機會,慢慢搞大成制度收拾不了的風暴。
不過也就是如此了,也別FF太多,更別往自己臉上貼金,以為可作何「比較」。到口的肥肉,掌權者怎會輕易放手?奪權的道路,總是要多年血肉付出才行得出來。比較,我們不配。
教訓倒是有一點,就是必要的條件,半件都無,講個屁。何況今日之獨裁者已然進化,需要的手段,或許也要進化了。
==
簡單評分:
B++(☆☆☆☆★)
(這分數絕對是立場行先,其實以戲論戲,沒有這麼好。)
###
《3個小生去送殯(Last Flag Flying)》
的確,算不上有何新意,想法亦算普通,但普普通通,其實也不錯。
事件和場景推移,其實只是轉換氣氛,讓觀眾抖一抖氣,實際的重點是一幕又一幕對話,旅途本身並非那麼重要。Bryan Cranston 和 Laurence Fishburne 在貨車上吹水鬥嘴,一連幾分鐘,頗過癮。火車內一行四人吹水,一場溫情,一場熱鬧,其實都不是甚麼新鮮事,但氣氛實在不錯,Steve Carell 越來越好看。
吹水講戰爭,其實都是三幅被,但平凡中仍頗有力。
又或者,不過是因為三個演員好看。
==
簡單評分:
B+(☆☆☆☆)
###
《方寸見人心(The Square)》
嘲諷當代「藝術」的部份,尚算過癮,但其實依附於虛無而生的嘲諷,本身亦離虛無不遠,有趣,但無謂。講人的部份亦無新意,而且從一開始就很無聊。(連主角一開始都覺得,做乜要搞咁多嘢?雖然之後洗濕咗個頭,但由頭到尾,咁多人,無人諗過、提過更正常更普通的做法?例如:報警?不過,或許那一圈子內的人就是腦殘。)
全片最精彩處,是宴會上扮猩猩那一場。其實整部戲其他部份都可刪去,只留這一場就夠了。
==
簡單評分:
C+(☆☆☆)
(作者網誌:imanape.org)
Follow 爾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