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老海鮮見到渣馬跑死人D9香港人

cc photo by flickr user istolethetv

話說尋日喺墳總share今年渣馬新聞時,有件老屎忽衝出嚟柒屌鳩所有留言者無跑過長跑亂噏廿四,唔俾人屌渣馬搞得唔好。其實由佢嘅偉論睇得出佢係一個讀書比較少,所以中文、英文比較差嘅人,由頭到尾淨係識話自己跑好多比賽,食鹽多過你食米,佢又未跑到暴斃,所以佢代表真理。

其實咁啱我就聽唔少跑友投訴過渣馬搞得唔好(好可惜,我識字嘅),例如參賽人數太多、太早開跑,空氣污染,甚至賽道問題。主辦機構以為跑數就可以升級,的確影響參賽者發揮,呢樣就算無落場跑過嘅朋友只要聯想下七一遊行曾經唔止七萬人就知點樣辛苦。好似六大馬拉松之一嘅東京馬拉松咁,就只有三萬至三萬五個全馬名額,另加幾百個10K名額俾少年組同殘障人士。換句話說,香港出事嘅都係10K跑手,純粹係因為參賽人數太多,夠比例遇上有心臟病參賽者。老屎忽好興奮咁屌鳩香港人跑10K都會跑死乜乜乜,練唔夠唔好衝出嚟柒乜乜乜。呢個講法幾趣緻,因為六大馬拉松其實都死過唔少半馬、全馬跑手,相反香港就少好多,如果咁理解即係美國人、英國人又特別白痴,練唔夠去學人跑半馬、全馬,連香港人都不如?

喺我特別講外國研究之前,我想指出香港嘅六點開跑的確係一大問題。眾所週知,香港嘅交通唔係特別方便,參賽者隨時需要一個鐘以上交通時間先可以抵達賽場,再計埋早餐時間,要三、四點起身其實唔出奇。香港人出名工時長、睡眠不足,無辦法以最佳狀態出賽,甚至因為咁而受傷其實唔出奇。參考下其他大賽,東京係九點二開跑,波士頓係九點半、十點開跑,倫敦係九點三、十點開跑,柏林係九點三,芝加哥特別早,七點半,紐約市九點四。基本上可以話國際標準係九點後開跑。

老屎忽除咗否定香港空氣質素差所以影響發揮,仲指出香港太熱,遲三個鐘開跑會更多人中暑。呢個講法又幾趣緻,除咗要戴口罩或者氧氣筒跑嘅北京馬拉松同新德里馬拉松,我又唔知邊度空氣差得過香港。至於遲三個鐘開跑一月嘅香港有無可能跑到中暑…根據天文台嘅紀錄,香港一月嘅平均低溫係14.5度,平均高溫係18.6度,紀錄高溫係26.9度;芝加哥十月係7.6度、17.1度同34度(2007年比賽日係22度至31度;2008年17度至30度);波士頓四月係4.8度、13.1度同34.4度(2012年比賽日係12度至33度,2004年8度至29度);紐約十一月係5.3度、12.1度、29度(2005年12至21度);倫敦四月係8.2度、15.7度、29.4度(2007年比賽日最高21.7度);柏林九月係10.6度、19.3度、34.2度(2009年比賽日27度);最後係東京嘅1.7度、10.4度、24.9度(東京馬拉松資料唔齊全,2016年16.7度算高)。好明顯,9點10點起跑並唔會導致參賽者中暑。

長跑跑手猝死其實唔多,但亦唔算罕有,幾乎每年都唔止一個,主要原因係心臟病,其次係低血鈉症(水中毒),仲有比率好低嘅中暑。有半馬跑手,仲有跑得快過肯雅徐嘅全馬跑手,亦有5K同10K跑手。研究顯示,大概每十萬跑手有0.6至1.9個猝死,遠低於被鯊魚咬死或者生產時死嘅產婦,而倫敦馬拉松前醫療總監Dr. Dan Tunstall Pedoe手頭上嘅數據係大概每八萬人有一個猝死。

睇下現實例子:2003年芝加哥馬拉松死者29歲嘅Rachael Townsend,以3:40:32衝線,夠取得波士頓馬拉松資格;2014年倫敦馬拉松嘅死者Robert Berry,喺13年10月2日以1:30:56嘅成績完成Windsor Half Marathon;2016年倫敦馬拉松嘅死者係現役軍人Captain David Seath,而今年香港嘅死者係跑過兩年半馬落番10K,所以所謂undertrained其實並唔係猝死原因。要避免跑到猝死,最好嘅方法係做echocardiogram,驗清楚有無隱疾,另外就係確保賽前有足夠休息,如果狀態唔好就放棄比賽,唔好勉強。

aragorn.ho@gmail.com'

明鏡

商科出身,一直認為自己是商界奇才。大學時期嫌課程沉悶,把時間都花在哲學、文學上。近年興趣為時裝、電影。

More Posts

高人指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