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選科,人生中的三岔路
對於多數中學生而言,公開試放榜是人生中最緊要的時刻,畢竟在香港大家都覺得學歷就是一切,不論是中學還是大學,讀名校/神科就自覺高人一等。
每年放榜總會有人批鬥尖子只懂選醫選法律選商科,批鬥他們只懂向錢看,但come on Jeams,在香港有誰不是只懂向錢看?不要隨便站在道德高地批評別人,偶爾也要看看自己每月有多少帳單要付。
不過重點來了,如果單純向錢看讀醫和法律故然是不二之選,但讀商真的有用嗎?或許換個說法,讀些甚麼科目和個人賺錢能力真的有關係嗎?
在商業世界最賺錢的職業不外是業務員,那些能夠把垃圾包裝成不買就要哭不買你明天要多花十倍錢不買你的人生就會完蛋了的演說家和人際網絡建築師,然而這往往是一種人格,一種我認為無法後天培養的特質。
你要是沒有一條三吋不爛之舌也沒有掩著良心都要讓人掏出鈔票付款的覺悟,這條路你大概走不下去。
又,假如你只是要當一名普通打工仔,但求每個月有兩三萬人工,能穿西裝出入商業區寫字樓的話,讀商科和讀文理科之間的差別又有多大?起碼我的舊同事當中就有讀生物的讀物理的還有讀中文的,到頭來你的學校或是你讀的科目根本不會保證你畢業後能夠得到甚麼,一切都只看你自己。
尤其是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人材泛濫學歷通脹,一個學士學位已經是基本需要,選科倒不如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讀得開心投入,大概GPA都會高一點,總好過在八點半上management的課,一邊在清醒與夢境之間遊走一邊聽教授說些甚麼XYZ理論和SWOT分析,一旦失去了興趣,就會陷入走堂/趕不上進度/爛grade/放棄/走堂這個輪迴,到畢業拿著一個破爛不堪的成績就別怪自己的學系無法給你一條好的出路了。
選科時好好想清楚自己的興趣是甚麼,沒有太多人能夠逼自己連續四年做沒有興趣的事,只有更多人在中伏之後自嘲地以走堂通頂打機爛grade鳩fing四年為榮,還有時間的話,再考慮一下吧。
Follow 爾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