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奶茶研究(弐)

圖片來源:作者
(前接:港式奶茶研究(壱))
水
「水乃茶之母」,選擇合適的水,之於泡茶,尤為關鍵。
不論東洋或是西洋的茶書,都說沖泡紅茶應用軟水,使茶湯芳香。水軟則輕盈芬芳,水硬則剛厚實在。如水過軟,茶湯甚易苦澀;如水過硬,則香味不彰。英倫水硬,泡出茶湯質醇香薄,遂重紅輕綠,愛重煙薰或調香之茶,亦正好承托得起鮮奶,不致奶茶分離。由此路進,沖泡港式奶茶之水質,應該中硬水為佳。話雖如此,軟水也有軟水的方法,可以泡出足夠濃厚而且芳醇的茶湯,衹要增加置茶量就可以了:至於沖泡時間是否需要調整、減少,則因茶葉與口味而不同。
而香港的水應屬於軟水至中硬水,衹是不知經過喉管水缸以後到底受到多少污染。就沖泡方式而論,假如茶葉在熱水中翻滾十餘分鐘,幾乎萃取到盡,復有撞茶手藝可以修飾,此乃絲襪奶茶之一派。而若然不特意煮茶之絲襪奶茶流派,或採用類同於英式手藝者,則要更注重茶葉與置茶量,只要水質穩定,不論軟硬,總有方法解決。
聞說有人欲使茶湯順滑,遂置蛋殼於茶袋。蛋殼之成份,九成有多為碳酸鈣,不停翻滾之下,應可使水更硬,稍犧牲香氣以修飾苦澀,而質感醇厚:縱茶需瘦,過瘦究竟無法承托奶之豐腴,如何取捨,怎樣平衡,委實因人而異。
說來,有說不少餐廳及茶餐廳用來煮熱水,和為熱茶保溫的恆溫電熱水煲的焊料都含鉛,就算是新的也會滲鉛,使得水的含鉛量超標成千上百倍。如果用含鉛的水來煮茶,會否令茶湯更為醇厚,而香氣變得薄弱呢?這個恐怕衹能交給專家驗證。
---
茶水比例及萃取時間
不論產地或等級,沖泡紅茶,每一百毫升水,放置一至兩克茶葉不等,歸納各茶店之沖泡指示,與書籍內容後,與此相去不遠。當然,因應置茶量及水質,沖泡時間必然有異。亦有說,如欲成奶茶,可多放茶葉,一般以兩倍為限。至於萃取時間,BOP的建議是約莫兩分鐘,至不長於四分鐘,而OP則由三到六分鐘不等,英式紅茶的茶書如是說道。
若果依循英式紅茶的沖泡手藝,以結論來說,萃取時間不應超出上述範圍:不然茶湯要不苦澀得難以入口,連奶也無法修飾;要不身薄得奶茶分離。曾自製奶茶者恐怕都會試過,依照指示泡妥茶湯,倒入早已放好奶的杯中,杯內的奶或是巴士德法製作的鮮奶,或是UHT法製成的長期保質奶,或是淡奶,或是煉奶,依然難免無法融合,奶茶分離,惟有落糖攪拌,纔姑且算是一杯奶茶。於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沖泡時多放茶葉,或稍微減少萃取時間,使茶湯更為濃厚,至至少是可以落奶的程度。
而絲襪奶茶,假設泡茶師傅接受傳媒訪問時表演的手藝是慣常泡茶的,而香港咖啡紅茶協會提供的資訊亦無誤,約每二千五百毫升水,置茶四盎司,折合一百一十三點三九八克,即每一百毫升水置茶四點五二克,略高於英式紅茶沖泡法之上限。而且需要注意,金屬水壺未必放滿水,煮茶期間水份亦會蒸發,實際置茶量或比上述計算更多。若是熬煮若干分鐘的煮茶過程的極端狀況,茶葉恐怕已萃取殆盡,所有味道都走出來了,美味的也、難喝的也,無一倖免。
沖泡而言,耗時最長的級數,是比「粗茶」更要粗大,葉塊完整的Orange Pekoe,泡十分八分鐘恐怕已苦澀得難以入口,縱然落奶落糖亦未必可以修飾妥當。
(港式奶茶研究 N之②)
Follow 爾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