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邊幾點?

cc photo by flickr user PROEtolane

cc photo by flickr user PROEtolane

看到她給她留言,留在一張掉點滴的照片底下,問:這是在掉點滴嗎?怎麼了?…
幾天後,才看到她給她回覆,說是急性腸胃炎。

原以為得知友人有疾,當是留言外,還得傳個訊息什麼的問問。更有心的大概電話都打十通了。

沒想到她還真只給她留了言。後來她回覆了。想是就只有這封留言而已,如果私下有聯絡的話,那就不必回覆了。

後來想想或許是我太費事,活得跟個古人似的。在現代,留個言已是淚流滿面感激不盡了。要多了幾通電話,幾則噓寒問暖,恐怕對方還要嫌煩呢。

記得當年剛上大學,一日午後的必修課,教室裡滿滿當當坐滿了人,唯獨不見才剛熟幾天的同學。立刻問左右可有看到她?大夥都搖頭說沒注意。

倒是我一個人風風火火打電話,還發動人一起打給她。後來回想起來想是在圖書館睡著了,那時那所學校的圖書館是建築在山上,甚且有一半樓層是嵌在山壁裡的,故常沒訊號,人進去,像遁入另一時空,倒也符合看書的心境和環境。

沒有訊號,人醒著睡著,已不是重點。反正都是聯絡不到。只是醒著可能還記得看看時間,睡著了可就真是不知哪年哪月才有知覺。何況圖書館又那麼舒服,又安靜又有冷氣。

果真她是睡著了。要不是顧忌在剛認識還不熟,這麼風火的助人實在奇怪。要不,還真差點想一大步跨出教室,上圖書館一層層把人給「解救」出來。

想那時就是這種個性,好像吃了菠菜似的力大無比,勢在必行,把這世界掀得昏天暗地,只要你需要我,我就一定找的到你。

後來幾年碰壁的經驗下來,這個性真是退流行又不合時宜的。常搞得自己一鼻子灰,心裡也盡是熱情瞬息湮滅後的荒涼。

也難怪她會不喜歡我這樣。老是翻天覆地的想建造一個堡壘,對我而言是家,對別人講,不明白的要以為又是一個天羅地網了。

一直到現在都還不是很清楚如何去鋪陳這樣的分際。做人的分際。尤其這世態的炎涼,已如物質進步般日新月異。人和人相處也是一天一套對策。
交友的熱情是懶怠下來了。不是因為受了傷,倒是因為無謂感日增與不知所謂而手足無措著。你知道我這個人的,自己都弄不清楚的事物,怎麼好推薦你?所以也漸熄了那份推薦自己給你的心。

對舊友,依然嬉笑怒罵做自己。盡量輕,盡量細膩。在徹底認出自己的輪廓以前,心和心外蒙得那層垢,我還是分得清的。我用清的那面看你。
日前發瘋,嚷著要留下什麼除了網路、手機外,當一切回到最原始狀態,仍找的到我的方式。友人一定覺得我瘋了,一邊又用認真知心的眼神說:我懂。
實在難為他們。讀文學我是越讀越回去了。

但願有生之年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和這個世界若即若離的浪漫下去。

安愽

生在90年代,活在80年代。正嘗試以文藝永久保鮮記憶細節。長期致力於念舊,以不想長大為最高指導原則。

More Posts - Website

高人指點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