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雷克雅未克》
筆者本非麥浚龍粉絲,但自年初《念念不忘》一曲以二部曲姿態問世後,才開始的起心肝探索這香港樂壇的滄海遺珠。全系列近日於EP《Addendum》(意即附錄、補充)問世,但以銜接連貫度而言,真正能成系列正傳的,大概只有《耿耿於懷》、《念念不忘》、《羅生門》及《雷克雅未克》四首。有趣的是,《念念不忘》取意王家衛《一代宗師》戲中一句「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而《羅生門》則與黑澤明經典電影同名。若談連貫性,當然首推《耿耿於懷》及《念念不忘》,未讀歌詞,光看標題,即已知兩首歌自成系列。而《羅生門》雖以女方角度出發,但詞曲中亦有引用前作內容,不失連貫。
那麼《雷克雅未克》呢?坦白講,筆者首次聽時也不以為然,因為曲風突出而不算順耳之餘,歌詞及旋律也不如前作一般明顯扣連,一味寫冰島情景(雖然很合理),令我一時覺得此作大概也應作外傳而非正傳。
但是《雷克雅未克》的互文偏偏就是要聽者觀察入微嘛。
一、音樂氛圍
雷克雅未克,冰島首都。
說起冰島,香港人會想起甚麼?冰、雪、北極光、無人島。筆者難以推斷黃偉文挑冰島及福島是僅僅出於協音而順水推舟還是早有預謀,但冰島的確是讓男主角冷靜下來的絕佳場景。
《耿耿於懷》以俐落的鋼琴起奏,一直到尾都以和弦為主,之後再加流行鼓,實為大路非常的K歌;十年後《念念不忘》則在鋼琴之上加了大量弦樂,還有應為電子敲擊樂的回音,令歌曲帶有一種迴腸蕩氣的感覺。《羅生門》也以鋼琴為底,卻加入了適量鋼片琴及疑似電結他聲效,配以少量其他音效,成功注入零落、童話的感覺。《雷克雅未克》亦是以敲擊樂入文帶動氣氛,只是這次是沉穩的木魚,配以低迴的電結他及鋼琴和弦。
一起首的感覺跟前作都相當不同,前作全都是鋼琴底,對聽者畢竟較為溫柔;即使是《羅生門》的當頭棒喝,也比不起此作的「驀然醒覺」——事實真相大概還是自己發掘的比較震撼吧?此作一起首就是電結,還是一味震音的那種,雖後有鋼琴鋼片琴定調,全曲隱隱流淌的不安感不言而喻。但在不安之上,更多的其實是種空靈感。
之後自北歐「靈動而冷靜」的配樂,背景音樂開始逐段加入不同元素:跳躍靈動的電音、電子鼓等,回歸到典型的麥浚龍風格,到「我自困空想之中」一段為電音之嶺。到「或者失約」一段,則以電子鼓為主幹,同時也有弦樂以作宏大之變故。再次「北極裏有一束光」之時,背景多了輕聲的吟唱,是解放、是祝賀?不得而知,也許更似是人間重光。到最後一後周國賢出場,電結默默退場,只留下鋼琴與敲擊樂,一邊迴蕩、一邊律動。筆者認為不安的電結其實是主角的心理,到已段時,既是另一人稱,也該換一下樂器。平行故事確似是一種感慨一聲歎息,但亦帶正面期許,於是敲擊律動一路不滅。
二、歌詞
此作歌詞捫心自問不算上乘,沒有很多「金句」可引,尤其中間「情人」二字出現的頻率更讓人吃驚;但離遠一看,其實是給中學生分段落大意的好練習。不似前作多將ABCABC或者ABCABCDE一類比較傳統的結構,此作是ABCDEFCBA(亦有言ABCDCBA,亦同)的階梯型結構,所以真要定一段副歌,實有難度。簡單而言,此作實是主角的醒悟歷程。
還請你兌現約定 飛到為我破冰
置身冰島名勝 殺不死依存症
前塵埋沒那段情 約誓殘念卻沒有清
而你有講過 來年再續舊場景
首段講背景,主角自白登場。有趣的是,主角依然以自身出發,以主觀願望要求女方「為我」破冰,而非像周國賢於尾段「伴我」看星,一貫執迷不悟。而「破冰」令人聯想到破冰船,正是「再續夜航」的航班。次句「依存症」看似突兀,實則暗裏呼應《羅生門》中「猶如絕症/天天有預感/幸福即將再降」一句。所謂絕症,「依存症」是也。而「前塵」亦當然是女方希望「沉澱於/福島某地方」的往事。而「約誓殘念」四字,更是一下囊括《念念不忘》、《羅生門》兩首歌。最尾一句「而你有講過」,更延續了主角一貫固執的投射,跟「我想聽你說/別喜歡她/你跟我/以後抱着回家」(念念不忘)及「你說過常聯繫對方」(羅生門)兩句心理狀態如出一轍。
冒雪獨自踏故城 北歐式配樂靈動而冷靜
潛入我隨身聽 藍鯨在 旋律間低唱遺孤的心聲
相比這市面緩慢而潔凈
徬徨路人像我 攜同不必的感性
次段寫景。這段是全曲最有畫面的一段,但都給人虛虛的感覺。「北歐式配樂」是甚麼?香港地未去過北歐的人大概說不出個所以然,但「靈動而冷靜」卻似形容帶電音而低迴的歌曲本身。「緩慢而潔凈」的市面跟「靈動而冷靜」一樣,與其說是描述,不如說是香港人對北歐的一種典型想像。
但重點是,此段隔離感很大,尤其「獨自」、「遺孤」、「路人」三詞,特別將主角孤立於所在地之外。藍鯨一來呼應冰島吃鯨魚的習俗(「遺孤」應該是因為母親被吃了),二來藍鯨遺孤「潛入」歌者隨身聽,能生同病相憐之感,亦表示主角其實無人理解。首句的「故城」暗示主角可能曾經來過雷克雅未克,也跟「遺孤」相呼應。但也許事實是主角跟情人行程早訂多時,雷克雅未克熟悉得有如故城,只是一直未能成行。
北極裏有一束光 你話留來伴我望
我若覺得絕望 想到亦會全釋放
這 綠裏透紫的光 從未天際怒放
好比原來一起 能到達的遠方 而未同往
冰川未訪 火山未闖
全曲唯一一段完全重覆的歌詞,姑且可當是副歌。上文提到,冰島之旅一直未能成行,其實那束光也是女方留給主角的遺產。此曲主角對女方有不少呼告,但這個是全曲中最有力的一個。「北極裏有一束光」這句驟眼看以為是指北極光,不過也有人認為是指當地景點「和平塔」Imagine Peace Tower的光柱【註一】。相較之下,光柱解釋涵義較深,那自然可取。
官方歌詞是「北極裏有一束光/你話留來伴我望/我若覺得絕望」,但旋律斷句則明顯是「北極裏有一束光/你話留來伴我/望我若覺得絕望」,似乎是取一句多義,女方又話要伴主角來冰島,卻其實只是留下一道光柱給他耿耿於懷。更巧的是,「(希)望我若覺得絕望/想到亦會全釋放」似乎帶着女方的祝福,希望主角若覺得絕望,自會放下舊情。「留來」跟「從未」相配,都在訴說那個那段舊情能導向的「遠方」。此段一連三個「未」字,配合題目「雷克雅未克」,大概就是嘮叨着念念不忘的未竟之志。所以直到此段,主角還是繼續固執。
值得留意的是,此曲中並無寫明「想到亦會全釋放」要釋放的是甚麼;雖然答案呼之欲出,但《念念不忘》早有「教兩人心裏有道不解的咒沒法釋放」及「這生恐怕會念念你不放」,《羅生門》也有「容易抱住誰十年/最難是放」以作解釋。
還是 我自困空想之中
未熄的熱情用十年來放送
彷彿一眼熱泉湧進 寒冷冰窖中
炎涼大戰中 誰夠耐性便勝利冰封舊情再解凍
或者失約 一早已在你 預備中
堅守冰島只是我 未望通
根本不是天下情人都求重逢 重溫美夢
情人都求重逢 重修破洞
如情人都能重逢 情歌少很多精彩內容
來 踏步空 早些心死早上進 念念的
失約以後 我便我便放鬆
讓掛念葬在最深白雪中
上面三段有人視之一段,自文學角度及音樂氛圍視之,筆者則覺得可當作是一個結構段,但三個自然段。這裏主角吐露心底話,算是副交感神經對朝思暮想的交感神經的抗衡吧——主角終於醒覺。他給了自己兩個藉口:一、他自以為念念不忘便必有迴響;二、其實根本是他自己固執不放(然後再以「寫情歌」一類砌詞矇騙自己敷衍搪塞)。「空想」一詞呼應《羅生門》「但事實如若告訴你或更內疚」,又再敍述二人對舊情之不同理解。
最後一節主角更自勉上進,似是「赴約」之後,任務既成,也就放下心頭大石,可以放手。「讓掛念葬在最深白雪中」中「安葬」的意象其實也跟《念念不忘》「那故事倉猝結束不到氣絕便已安葬」及《羅生門》「最纏綿那黑影即使每夜遊蕩/其實一早已給安葬」兩句類同,《念念不忘》葬了關係(曾有可能擁有的未來)、《羅生門》葬了舊日身影(記憶)、《雷克雅未克》葬了感情。
之後主角重覆一次C段,大概是從自白當中抽身,回到本來要等極光的狀態吧。只是背景多了一些吟唱,彷彿是葬了掛念後,這些曾經的山盟海誓也隨風遠去。
或我自負又氣盛 冰島的約會純屬場錯認
從沒有留心聽 情人話 重返的都市無端改了姓
終不可碰面無謂來怨命
從來並無洞察 旁人心底的本領
到最後,主角終於承認自己的性格缺陷——四首歌,由癡情而死心塌地到明白事實再到承認自己的性格問題,講真其實佢都真係幾慘。一段四句,每句都講述自己的一個問題:一、自負氣盛;二、不留心、專注;三、愛怨天尤人偏偏自己無錯;四、對他人感受不夠細心、欠缺同理心。於是《羅生門》中女方明明話去福島,他卻將其「無端改姓」,去了冰島,結果當然是「終不可碰面無謂來怨命」了。以上主角的種種性格缺陷,從《羅生門》中多項誤會也能窺一二;主角這裏說「無謂來怨命」,即是說他之前一直怨命,心感不忿,直到現在才乖乖認命。雖然的確是他自己聽錯自作自受,來錯冰島真是時也命也;令他敗陣的,終究是他自己。但說到底,這個「命」,不還是女方心意。
請你兌現約定 飛到伴我看星
往昔福島名勝 破損中顯神聖
誰人能為昨日情 過十年後再度遠征
時間廢墟裏 尋那不經污染相戀的鐵証
最後一段,周國賢終於出場。作為跟主線同時存在的副線,這個平行故事的主角似乎更希望歌頌念舊之人。「神聖」、「遠征」都有正面意涵,而他一句「誰人能為昨日情」亦帶反問意味。可惜的是,一段舊情,會因雙方主觀意願之不同,而需要不經視角污染的客觀「鐵証」。這不就是歷史敍述的問題嗎?「歷史」從來都是統治者的工具⋯⋯好了筆者不扯到學術問題去了。
三、意象一:冷與熱
簡析一遍只是基本了解,寫詞跟寫詩一樣,意象才是重點!《雷克雅未克》跟前作最大的共通點,當然就是意象。而第一組意象,就是冷和熱。
以冷熱代表感情其實很平常,來看看四部曲當中運用此意象的歌詞:
《念念不忘》:「吻過二十年還未寒/離去六十年仍熱燙」
《羅生門》:「能提取溫暖以後渡嚴寒」
《雷克雅未克》:「還請你兌現約定/飛到為我破冰」、「冒雪獨自踏故城」、「冰川未訪/火山未闖」「未熄的熱情用十年來放送/彷彿一眼熱泉湧進/寒冷冰窖中/炎涼大戰中/誰夠耐性便勝利冰封舊情再解凍」、「讓掛念葬在最深白雪中」
可見黃偉文將此意象在此作放大細寫,加上冰島本已是一既寒又熱(位處火山帶)的地方,冷熱意象就更加好玩。冷熱在《念念不忘》本只代表舊情、在《羅生門》成為了情感路上的跌宕;在《雷克雅未克》則「動起來」,熱情可以「放送」之餘,更似「熱泉」湧進女方的「冰窖」心房當中,企圖解凍舊情。驟眼看是一般冷熱意象,但黃偉文將之具像化,賦其形態,亦以意象比意象,寫下雙重意象。熱情雖不代表其他事物,卻是主角自己的意志,然後比作一股熱泉;黃偉文以相同本質的意象來作比喻,其實高招。
而白雪則當然是「受女方冷待」的這種外在逆境;主角踏進故城,最後留下掛念而去。
四、意象二:光
相比起冷熱,光的意象在四部曲中用得更多元:
《念念不忘》:「誰亦會講/假使那樣懷念/必會再次有迴光/其實只要/讓我耿耿某人/思憶早閃閃發光」
《羅生門》:「望着更好的地方/為下段愛戀吸收陽光」
《雷克雅未克》:「北極裏有一束光」、「這/綠裏透紫的光」
冷熱意象尚且普遍而刻板,但光的意象,於三首歌中卻有不同形式:迴光、思憶的閃光(發光)、陽光、和平塔光柱、北極光。《念念不忘》的光,僅僅是存活於追憶中的光,是一種依附在過去的光;《羅生門》的光,則是溫暖的能量,為未來而存在;《雷克雅未克》的光,看似一種迴光,卻是指引着主角的方向,也代表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時光。
更仔細的說,《雷克雅未克》中「你話留來伴我」及「好比原來一起/能到達的遠方/而未同往」兩句說明了北極光性質上其實是主角的心靈慰藉、盼望,亦似《耿耿於懷》中的鑰匙,主角要找到了,才能放低舊情。所以說冷熱意象雖然比光的意象明顯而多用,光意象在全曲中其實比較重要,因為它是故事的目標、結局。
可是,若取「北極裏有一束光」一句是指和平塔光柱之意,整個故事雖然還是主角大徹大悟放下舊情了,但暗裏還是有一絲遺憾。陰差陽錯下,主角找不到說好的北極光,卻像是被情人鬼使神推的看到了和平塔光柱——「望我若覺得絕望/想到亦會全釋放」——女方希望主角若覺得絕望,看見和平塔、想到其意義,心中執念亦會全釋放。C段形容極光「好比原來一起/能到達的遠方/而未同往/冰川未訪/火山未闖」,一連三個「未」字,除了好重要的遺憾要講三次外,筆者大概也找不到甚麼解釋。
最弔詭的是,和平塔光柱意在以愛連結所有生命,但《念念不忘》還是有句「個個也探問愛戀不老的秘方/唯獨壯烈離座/可百世流芳」,還要在《羅生門》中再重覆;「看見和平塔」這件事不免就是讓主角(夾硬)放低這段情,讓它成為僅僅的一段回憶(還要可以「提取溫暖以後渡嚴寒」!)。
其實,不就是接受現實,捉緊曾有的快樂,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動力而已。只是我們的主角太固執,才花上七首歌去解釋情況。
五、用韻
歌詞若要琅琅上口,當然要押韻。早有詞書講過不同種類的韻會產生怎樣的感情效果,例如李清照《聲聲慢》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自音韻角度賞析即會有「入聲字字音短促,纏綿淒切」以及「舌音、齒音字表達情感之不穩」還有有關雙聲叠韻層次感之類的分析……這裏就四部曲而言,筆者僅僅分析當中用韻之連貫。
《耿耿於懷》:
- (主歌)aa:嗎她吧怕
- (副歌)oi:耐來再愛在開內該
《念念不忘》:
- (主歌)eoi:去女聚追具水煦裏侶
- (副歌)ong:葬放安茫看寒燙降方講光芳忘旁岸
- (過場)aa:那嗎她吧家畫掛花
《羅生門》:
- (主歌)au:謬手休週守疚有
- (過場)aa:嗎化
- (副歌、變奏)ong:光看寒房荒忘放講枉況安案方乾狂葬芳旁黃望裝降蕩倉航
《雷克雅未克》:
- (A、B段)ing:定冰勝症情清景城靜聽聲凈性盛認聽姓命領星聖征証
- (C段)ong:光望放方往訪闖
- (D、E、F段)ung:中送凍通逢夢洞容空鬆
大家可以發現,aa韻從《耿耿於懷》到《念念不忘》一直伸延到《羅生門》,《耿耿於懷》的oi副歌韻亦引申成《念念不忘》起首的eoi韻。但是《念念不忘》自身卻帶起了ong的鼻音副歌韻,跟《耿耿於懷》的oi副歌韻有點接近外,也一直蔓延到《羅生門》及《雷克雅未克》的副歌、高潮位。《雷克雅未克》的其他韻都是相關的-ng韻,四部曲當中只有《羅生門》的au韻最無關係(但靜靜雞講,其實《單魚座》、《睡前服》跟《瑕疵》都係用緊呢幾個韻,不過副歌就唔係ong韻,咁歌與歌之間邊首比較親就都好明顯啦)。
所以四部曲是一系列?這不是大家老早就知道的嗎?其實更重要的是,每首歌都有各自的調,大家看看副歌韻腳就知。《耿耿於懷》是咸豐年作,那時黃偉文很有機會是隨便找個韻便填,不過現在姑且定一個「愛」字吧。《念念不忘》就當然是「忘」,因為主角拒絕忘記。《羅生門》是「光」跟「望」,應該是希望主角將記憶昇華為一段遠方的往事。《雷克雅未克》也是「光」,但是更值得留意的是主歌ing韻的「冰」以及中段自白的ung韻「凍」——真的好貼題!
也許是用韻的關係,四部曲中都不時提到「地方」:《念念不忘》要過對岸,《羅生門》更有「更好的地方」、「等於老地方」及最後的「某地方」,完全是為大結局《雷克雅未克》埋伏筆。
六、結語
老實講句,單以文筆而言,四部曲的歌詞不算突出,主題也非甚麼宏大的理念,只是難得有歌手有詞人咁有心機砌出一個故事,實在有趣而已。這個概念本非新鮮事,只是香港樂壇似乎太死氣沉沉(?)所以反響才如此大?不論如何,四部曲確實敍述了一個癡情男的心路歷程(淚),配合各項技術操作,算是完整落幕。筆者不才,花幾天隨便作了一些文本分析,不算深入,只當拋磚引玉。終極主旨嘛弦外之音嘛四部曲或者沒有甚麼,但筆者希望大家在聽歌之時,除了只懂好聽不好聽外,也能多加留意各個細節,嘗試發掘、細味、咀嚼箇中意義,不致浪費製作團隊一番心血。音樂跟其實藝術品一樣,只有觀者理解,才能產生意義。
【註一】江澄《〈雷克雅未克〉:那束光不是北極光》,輔仁媒體,二零一五年十月一日。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5/10/01/117031
延伸閱讀:林望天《麥浚龍 feat. 周國賢〈雷克雅未克〉》,評台,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七日。
Follow 爾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