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五個小孩的校長》-對幼兒教育的反思

1 (2)

如果有留意近日電影在不同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都應該知道電影是改編自真人真事,講的是全香港最低薪幼稚園校長呂麗紅如何拯救因只剩下少量學生而面臨殺校的幼稚園的故事。

電影情節煽情催淚、楊千嬅的演技被一眾老戲骨和一班精靈的小演員比下去已是意料中事,在此不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電影的第一幕。主角呂麗紅當時仍在知名的幼稚園裡當校長,學校裡的小朋友分為精英班和普通班。其中一個精英班的學生(同時亦是學校校董夫婦的兒子)全身長滿濕疹,醫生未能診出病因,在與老師對談的時候才和盤托出自己在精英班裡一直面對著的壓力。校長為幼兒健康著想建議將他先調離精英班,反被家長質疑為何要否定兒子的能力。最後被同場的校監因家長是學校校董為由否決建議。這一幕不禁讓我想:「為甚麼要讓一個才幾歲的孩子學會甚麼叫壓力?」

這世代出生的小朋友,家長都生怕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個個都要十八般武藝,幼稚園生要返兩間學校,放學就補習;自己母語都未學好甚至牙都未出齊已經要學日文法文西班牙文;樂器嘛,鋼琴已是最基本,偏門樂器如ukulele呀djembe呀要學個三五七八樣才像樣……很荒謬嗎?但這些事天天都在發生啊。

曾經接觸過一個個案,孩子就讀名牌幼稚園的精英班,是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老師對他的評價都很高,都說他學得快,又聽話。有一天在學校午膳的時候,他看起來胃口不佳,更忽然嘔吐大作。由於不知道他是否生病了,學校馬上通知家長讓他們來接孩子。孩子媽媽來到的時候,我們才從媽媽口中聽到孩子甚少在學校顯出的一面。

孩子在升讀精英班之前只是一個不起眼又寡言的孩子,直至轉到這班之後突然像開了竅一樣,成績一日千里,成為一個在老師口中讚口不絕的好學生。由於精英班的功課量和需閱讀的圖書量都很大,孩子漸漸開始負荷不來,在家中常常都覺得沒有胃口不肯進食,偶爾還會鬧肚子。父母都以為他只是普通腸胃問題,沒加以理會。直到來到學校那一刻,他們才驚覺孩子可能是因為壓力太大以致腸胃不適。

常常都覺得要生小孩的話,千萬不要在香港生,因為這裡的教育制度太扭曲,那從小就要培訓精英的制度,造就了一班怪獸家長,他們生怕孩子落後於人,於是讓他們學東學西一大堆他們沒有興趣的,剝奪了他們享受童年的時間。

其實孩子們想要的很簡單-讓他們選擇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跑跑跳跳、跟父母在一起,已經很足夠,但在這個叫香港的地方,對父母和孩子來說,這些都好像很奢侈。

saiding@fbvivi.com'

saiding.

I write for love.

More Posts

高人指點

comments